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猫冬老北京冬天的幸福生活(2)

来源:幸福生活指南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08-1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白菜最早是南方的蔬菜,直到明代,才开始进入北方。北京冬储大白菜的传统,最早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。乾隆皇帝曾有诗赞颂白菜:“采摘逢秋末,充盘

白菜最早是南方的蔬菜,直到明代,才开始进入北方。北京冬储大白菜的传统,最早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。乾隆皇帝曾有诗赞颂白菜:“采摘逢秋末,充盘本窖藏。”在北京,麻酱拌白菜就称为乾隆白菜。

其实,大白菜能成为过去许多年里老北京人冬季的“当家菜”,是由于地理、气候的原因。北京的冬天漫长、寒冷,缺少蔬菜,而大白菜物美价廉、耐寒好储存,可吃一冬。而且一棵大白菜,从里到外有着不同的吃法,怎么吃都好吃。

军大衣 时尚过冬

即便是时至今日,在寒冷的冬季里,人们依然能够看到军大衣的身影。在老百姓的记忆里,军大衣总能给人熟悉和温暖的感觉。

入冬还有一件要紧的事就是要采购好“三棉产品”,就是棉猴儿、棉裤和棉鞋。在电视剧《北风那个吹》里闫妮饰演的牛鲜花,带着红色围脖,身穿军大衣,这身装扮算是当时最时尚的了。因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,军大衣风靡全国。

上世纪六十年代,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。此后,军装成了普通百姓追捧的对象,一款在身,身份倍增。有些复员退伍军人,人还未到家,其军装早被亲朋好友“预定”一空了。

这款风靡六七十年代的军大衣是65式军大衣,非常保暖,甚至可以当被子盖,内部冲塞的是最好的棉花,领子是毛领,而且耐磨、耐脏。当时许多年轻人为拥有一件部队带回来的军大衣而感到无比自豪,即便是过了半个世纪,我们依然能看到65式军大衣极其仿制品的身影。单就影响力来说65式军大衣可以被称为经典。85式、87式这些大衣基本上延续了65式军大衣的设计。

当时很多人穿军大衣,都敞着,这其中的缘故是当时军大衣有真假区别。真的军大衣布料厚实,电木纽扣上有五角星的图案,而地方上的人找不到真的军大衣,只能穿布料劣质的仿版,最关键的则在大衣怀里,还有个印着姓名、血型、部队番号的特制标签。穿正牌军大衣的人,都要敞开了指着,让别人瞧仔细了,这是正经3501厂生产的,那可是挂头牌的军被服厂。

随着经济的发展,物资逐渐丰富,渐渐地,军大衣被人们舍弃,成为了压箱底的回忆。

冰糖葫芦 酸甜生活

虽然曾经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渐渐远去,但看到如今商店里那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,仍能让人们回忆起美好的童年。

旧时,冬季一到,就有小商贩挑着扎满冰糖葫芦的担子走街串巷地吆喝,到了春节,更是冰糖葫芦大卖的时候,各种庙会到处都能看到冰糖葫芦的身影。

冰糖葫芦上百年没什么变化,是北京乃至全国各地都有的冬令食品,但老北京人独特的叫卖声和出售方式在外地是少见的。商贩一边吆喝一边摇一个竹子的签筒,买糖葫芦的人交一毛钱后先要抽签。运气不好的人只能拿一个五六个果的小葫芦,运气好的可以抽到一根一尺多长的,或者夹豆沙馅的,十分有趣。

北京的冰糖葫芦民国时期最为盛行,那时一声“冰糖葫芦儿——”的叫卖,能让寒风萧瑟的胡同里“哗啦”钻出一群孩子来,冰糖葫芦简直就是孩子们幸福的童年。当时,京城不同地区销售的冰糖葫芦档次和方式各不相同,在食品店、公园的茶点部或电影院、戏楼里,糖葫芦常摆在玻璃罩的白瓷盘里销售,制作精致,品种众多,有山里红、白海棠、荸荠、山药、橘子以及加入豆沙、瓜子仁、芝麻馅的各种冰糖葫芦。

北京最早制售冰糖葫芦的要数不老泉、九龙斋、信远斋等出售蜜果的几个老字号店铺。不老泉始建于清乾隆元年(1736年),原址在琉璃厂,清朝的大学士纪晓岚对不老泉的冰糖葫芦非常喜爱,曾题写“浮沉宦海如鸥鸟,生死书丛不老泉”诗句自嘲。原址在前门大街和东琉璃厂的九龙斋和信远斋,其最早售卖的单个儿红果、海棠的糖球儿,极受百姓们的青睐。民国时最有名的,还要数东安市场南门隆记食品店制售的冰糖葫芦。

其实,人生就像这冰糖葫芦,细细品味,酸甜相伴。老百姓原汁原味的生活不就是这个样子吗?

如今每到初冬,各家各户的暖气让寒冷的冬天温暖了起来,而老北京冬天曾经那些没暖气的日子却成为了幸福的回忆:烧煤炉、囤白菜,身穿当年时髦的军大衣,得空去澡堂子泡澡,闲了去什刹海滑冰,又甜又脆的冰糖葫芦是孩子们的最爱,馋了来一顿热腾腾的铜锅涮肉,还有脆甜的心里美萝卜是冬日里美味的“水果”……当翻完了最后一张月份牌儿的时候,突然醒悟:“呦,明儿是阳历年了。”当年老北京“猫冬”的日子也很红火。储煤球 应运而生个老字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煤也越来越洁净,从摇成的圆煤球,几经更迭后再到几年前提供的低硫无烟煤,直到逐渐被天然气、电等清洁能源取代。煤炭是过去北京人每天笼火做饭和冬季取暖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。立冬之后,家家都会储煤。最令孩子开心的是堆雪人时,刚好嵌俩煤球当眼睛。北京城燃煤做饭取暖的历史,至少有六百多年了。在元大都内就有煤市和煤铺。明清时,北京煤铺更加兴旺,在各个城门外都形成了供应煤炭的煤栈。过去煤炭是沿着故道,用骆驼、马车从阜成门运进城内,在前门外的煤市街聚集,再转运到各个煤铺。煤市街、煤市口、煤渣胡同、东煤厂胡同等很多带“煤”字的地名由此得来。煤炭容易把手、脸染黑,煤屑四处飞扬,所以摇煤球应运而生。摇煤球看起来简单,但其中有很多技巧。“七分煤炭三分摇制”,选料要将原煤中不能燃烧的矸石分拣出来,进一步将煤炭筛分出砟子和煤末。用来和煤末的黄土选择深黄色亚黏土和黏土。手摇煤球的关键是黄土掺入量:掺少了煤球易碎不成形,掺多了煤球火力弱。北京老字号“东来顺”的创始人叫丁德山,河北沧州人,算是靠煤球攒下的第一桶金。因为他当年是往北京城里送黄土的苦力,而黄土则是摇煤球离不开的粘合剂。丁德山给各煤场送黄土,经常路过老东安市场。老东安市场的前身是武官下马后存马的地方,后来逐渐形成了交易市场,热闹非凡。丁德山看准了这块风水宝地,把攒下的积蓄全投到了东安市场北门,搭了一个棚子,挂上条横幅写着“丁记粥摊”,摆摊卖些贴饼子和粥,生意还挺红火。于是扩大规模,又特请了一个抻面师傅招揽顾客。一天,丁德山的老母亲觉得儿子的买卖虽小可生意挺好,遂给小买卖起名“东来顺”,意为从京东而来一切顺顺利利。1912年,袁世凯制造的“北京兵变”,一把大火把东安市场烧为灰烬,东来顺也未能幸免。当时经常光顾粥摊的宫内太监魏延出面张罗,并拿出了若干银两,帮助丁德山重建了三间瓦房,起了字号为“东来顺羊肉馆”。开始,只是做一些羊汤、羊杂碎等,后来又把“涮羊肉”引进了店堂。新中国成立后,煤球由手工摇制向机械化转变,出现了机制煤球。再到后来,出现了16孔的蜂窝煤。蜂窝煤兴起,各煤铺又添置了蜂窝煤机,将模具里的煤末“咚,咚”地砸成蜂窝煤,然后码在棚下风干。每当煤铺里响起“咚,咚”声,街坊们就会相互提醒:“天凉该买煤啦!”于是,各家都收拾屋檐下的杂物,预备码煤。随着社会的进步,楼房拔地而起,老百姓用上了天然气,取暖也有了统一供暖。居住在平房的人们,随着“煤改电”和“煤改气”,城八区的煤铺已经消失了。人们再也不用为煤球或蜂窝煤碎了无法烧而犯愁,再也不用因为封不好火夜里被冻醒而担忧,再也不用为烧煤弄得灰头土脸而烦恼……囤白菜老北京的大白菜文化现在到处遍布着大型商场、超市、小卖部,一年四季的青菜都可以吃到,大白菜也不再是冬天的“当家菜”了。菜市场里还兴致勃勃囤冬储菜的,大半都是老人,也许囤的是一种情怀吧。11月4日一大早,广渠门桥东北侧的崇文门菜市场门吭唤锏挠裉锎蟀撞恕?.99元一斤的山东平度大葱等冬储菜开始销售,两个多小时,近5000斤冬储菜就所剩无几了。按照老例,每年一进11月,冬储大白菜就热热闹闹地开售了。曾有报道说,在30多年前,北京冬天的菜市场上95%的销售额都来自大白菜。即使在2016年前,冬天的菜市场还有70%的销售额都来自大白菜。改革开放以前,老北京人家一直把大白菜视为冬季的当家菜。家里若能储存几百斤大白菜,一冬天心里都踏实。上世纪70年代,囤白菜是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,冬储大白菜的运输、销售如同一场人民战争。到了那几天,北京会专门成立会战指挥部,上上下下都被动员起来,不仅大型商场,一般商店也在门前搭起卖菜的棚子,一时间北京仿佛变成了大白菜的海洋。平时原本禁止马车进城,在这几天,无论大街小巷,对马车统统解禁。大卡车车窗前放一张大白菜的车证,便可以在天安门前畅行无阻,一趟一趟往街道菜站运送大白菜。同样,买大白菜也是一路绿灯,就是单位遇到请假说“买冬储大白菜”,也得立即准假。白菜最早是南方的蔬菜,直到明代,才开始进入北方。北京冬储大白菜的传统,最早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。乾隆皇帝曾有诗赞颂白菜:“采摘逢秋末,充盘本窖藏。”在北京,麻酱拌白菜就称为乾隆白菜。其实,大白菜能成为过去许多年里老北京人冬季的“当家菜”,是由于地理、气候的原因。北京的冬天漫长、寒冷,缺少蔬菜,而大白菜物美价廉、耐寒好储存,可吃一冬。而且一棵大白菜,从里到外有着不同的吃法,怎么吃都好吃。军大衣 时尚过冬即便是时至今日,在寒冷的冬季里,人们依然能够看到军大衣的身影。在老百姓的记忆里,军大衣总能给人熟悉和温暖的感觉。入冬还有一件要紧的事就是要采购好“三棉产品”,就是棉猴儿、棉裤和棉鞋。在电视剧《北风那个吹》里闫妮饰演的牛鲜花,带着红色围脖,身穿军大衣,这身装扮算是当时最时尚的了。因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,军大衣风靡全国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。此后,军装成了普通百姓追捧的对象,一款在身,身份倍增。有些复员退伍军人,人还未到家,其军装早被亲朋好友“预定”一空了。这款风靡六七十年代的军大衣是65式军大衣,非常保暖,甚至可以当被子盖,内部冲塞的是最好的棉花,领子是毛领,而且耐磨、耐脏。当时许多年轻人为拥有一件部队带回来的军大衣而感到无比自豪,即便是过了半个世纪,我们依然能看到65式军大衣极其仿制品的身影。单就影响力来说65式军大衣可以被称为经典。85式、87式这些大衣基本上延续了65式军大衣的设计。当时很多人穿军大衣,都敞着,这其中的缘故是当时军大衣有真假区别。真的军大衣布料厚实,电木纽扣上有五角星的图案,而地方上的人找不到真的军大衣,只能穿布料劣质的仿版,最关键的则在大衣怀里,还有个印着姓名、血型、部队番号的特制标签。穿正牌军大衣的人,都要敞开了指着,让别人瞧仔细了,这是正经3501厂生产的,那可是挂头牌的军被服厂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物资逐渐丰富,渐渐地,军大衣被人们舍弃,成为了压箱底的回忆。冰糖葫芦 酸甜生活虽然曾经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渐渐远去,但看到如今商店里那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,仍能让人们回忆起美好的童年。旧时,冬季一到,就有小商贩挑着扎满冰糖葫芦的担子走街串巷地吆喝,到了春节,更是冰糖葫芦大卖的时候,各种庙会到处都能看到冰糖葫芦的身影。冰糖葫芦上百年没什么变化,是北京乃至全国各地都有的冬令食品,但老北京人独特的叫卖声和出售方式在外地是少见的。商贩一边吆喝一边摇一个竹子的签筒,买糖葫芦的人交一毛钱后先要抽签。运气不好的人只能拿一个五六个果的小葫芦,运气好的可以抽到一根一尺多长的,或者夹豆沙馅的,十分有趣。北京的冰糖葫芦民国时期最为盛行,那时一声“冰糖葫芦儿——”的叫卖,能让寒风萧瑟的胡同里“哗啦”钻出一群孩子来,冰糖葫芦简直就是孩子们幸福的童年。当时,京城不同地区销售的冰糖葫芦档次和方式各不相同,在食品店、公园的茶点部或电影院、戏楼里,糖葫芦常摆在玻璃罩的白瓷盘里销售,制作精致,品种众多,有山里红、白海棠、荸荠、山药、橘子以及加入豆沙、瓜子仁、芝麻馅的各种冰糖葫芦。北京最早制售冰糖葫芦的要数不老泉、九龙斋、信远斋等出售蜜果的几个老字号店铺。不老泉始建于清乾隆元年(1736年),原址在琉璃厂,清朝的大学士纪晓岚对不老泉的冰糖葫芦非常喜爱,曾题写“浮沉宦海如鸥鸟,生死书丛不老泉”诗句自嘲。原址在前门大街和东琉璃厂的九龙斋和信远斋,其最早售卖的单个儿红果、海棠的糖球儿,极受百姓们的青睐。民国时最有名的,还要数东安市场南门隆记食品店制售的冰糖葫芦。其实,人生就像这冰糖葫芦,细细品味,酸甜相伴。老百姓原汁原味的生活不就是这个样子吗?

文章来源:《幸福生活指南》 网址: http://www.xfshznzz.cn/qikandaodu/2020/0811/412.html



上一篇:搬新家创新业,幸福生活从这里出发
下一篇:跟随新中国走到今天

幸福生活指南投稿 | 幸福生活指南编辑部| 幸福生活指南版面费 | 幸福生活指南论文发表 | 幸福生活指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幸福生活指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