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全民义务植树周年这些绿色故事也是你我的幸福

来源:幸福生活指南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6-17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今年是全民义务植树开展40周年。自1981年起,全民义务植树在祖国大地蓬勃开展,40年来,湖北武汉留下了一行行绿色诗句,写满人与树的生命缠绕,城与树的生态相拥。斗转星移,日

今年是全民义务植树开展40周年。自1981年起,全民义务植树在祖国大地蓬勃开展,40年来,湖北武汉留下了一行行绿色诗句,写满人与树的生命缠绕,城与树的生态相拥。斗转星移,日升月落,绿化江城,始终如一。40年来,改革春风唤醒了城市的经济活力,植树春风绘就了城市的生态底色,绿色理念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。

从电话报名到“互联网+” 义务植树是他的成长见证

3月1日,吴家豪特意起了个早,过几分钟就看一下时间。当手机显示屏上的时间跳到8:30的那一瞬,他立马点开武汉市春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报名通道,熟练地选择了3月12日,天兴洲。

吴家豪生日在3月12日。1999年3月,他的母亲魏文芳在电视上看到了武汉电视台、武汉市园林局联合举办的义务植树活动,想着给儿子过一个不一样的生日,便拨通了报名电话。从此,每年春天全家人一起植树,成了他们家的传统。

回忆起第一次植树经历,魏文芳记忆犹新:当年4月上旬,他们收到了主办方寄来的通知,包括实施细则、现场植树点示意图等;4月中旬,他们在京汉大道种下了一株法桐,收到了一张义务植树纪念证;5月份,主办方又寄来了活动现场的照片。

时间流逝,坚持植树没有变,但植树方式却悄然改变。

2014年,武汉率先设立常态化义务植树平台——武汉全民义务植树网和微信公众号,帮助市民通过手机“一键”完成义务植树选点、选时、选树,让市民义务植树尽责无障碍、广覆盖、网络化。

同一年,已经成了大学生的吴家豪,主动接替母亲,在手机上预约了当年要种的树苗。

武汉市绿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,2018年3月,武汉市获批全国“互联网+全民义务植树”第二批试点城市。当年5月22日,武汉“众森家园”项目正式上线,广大市民可通过网络进行捐赠。武汉还建立了“互联网+义务植树”信息系统和数据库,推行“一人一树一证一码”,准确记载植树信息,目前还在探索建立“义务植树”数据与信用积分相挂钩的绿色信用体系……

如今的南干渠游园 李永刚 摄

2017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鸡公山植树现场

如今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鸡公山公园 李永刚 摄

魏文芳翻看着每年植树的照片,满脸笑容。它们记载了儿子的成长,也能窥见城市的发展和进步。“愿绿色伴随你一生”,就像义务植树纪念证上面的这句话一样,魏文芳希望儿子乐观幸福,“花虽娇美,但树能参天,希望儿子能够懂得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,开心自信地生活。”

从补荒披绿到见缝插绿 义务植树是她的“幸福烦恼”

近几年,每年春天,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一级调研员方义都会有一个“幸福的烦恼”。从事义务植树工作近30年的她,近年来始终面对这样的问题:一方面是市民参与义务植树的热情逐年增长,另一方面是市中心大规模植绿的空间很难找到。如何满足市民的植树需求,成为绿化部门新时代的难题。

“最初的义务植树,主要靠单位来组织发动,大家积极参与。后来植树的观念更新了、普及了,逐步转向市民自发参与,以家庭、社会团体为主。”方义介绍,随着植树和城市绿化的不断推进,植树点也从中心城区向更远的范围扩展,“近些年,新的大片的种植点,慢慢向新城区拓展。中心城区一般是在新建的公园中提供‘见缝插绿’的地块。”

1999年南干渠游园植下的树,早已成为了城市中心的绿色骨架;2012年张公堤上植的树,让市民休憩散步的绿道多了浓阴;2017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鸡公山上植的树,已经成了公园里的一抹新绿……随着方义的回忆,武汉的绿色发展轨迹徐徐展开:如同水墨晕开一样,武汉的绿,从中心慢慢浸染到四周,越来越深,随着建成区绿地率、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,市民充分享受出门入园、推窗见绿的绿色福利。

2017年,全国绿委办提出义务植树以“方便群众、重在参与、不拘形式、灵活多样”为基本原则,明确了造林绿化、抚育管护、自然保护、认种认养、设施修建、捐资捐物、志愿服务和其他形式等8种尽责形式,让全民义务植树也更全面、更生动。

武汉市绿委办积极创新,将义务植树和绿化管养相结合,让市民参与公园的植物修剪、病虫害防治等,在尽责的同时,还能学到不少园艺知识。

今年,植树点依旧难找,19个义务植树尽责基地多半都在新城区。但方义心里倒希望这样的“幸福烦恼”更多一些,“这种烦恼,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。我们希望绿色越来越多,城市越来越美。”

文章来源:《幸福生活指南》 网址: http://www.xfshznzz.cn/qikandaodu/2021/0617/1329.html



上一篇:缔造完美教室共筑幸福生活宝葫芦班案例
下一篇:实施民法典念好三字经

幸福生活指南投稿 | 幸福生活指南编辑部| 幸福生活指南版面费 | 幸福生活指南论文发表 | 幸福生活指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幸福生活指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