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幸福生活指南》栏目设[05/28]
- · 《幸福生活指南》收稿方[05/28]
- · 《幸福生活指南》投稿方[05/28]
- · 《幸福生活指南》征稿要[05/28]
- · 《幸福生活指南》刊物宗[05/28]
浅谈现代诗的心灵治疗功效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人的生存状态不外乎两种:一种是现实、功利的状态,另一种是脱俗、审美的状态。前者是每个人维持与延续自身生存的物质基础,后者则是美化和提升物质生活的精神动力。这两个维
人的生存状态不外乎两种:一种是现实、功利的状态,另一种是脱俗、审美的状态。前者是每个人维持与延续自身生存的物质基础,后者则是美化和提升物质生活的精神动力。这两个维度的和谐结合是人们幸福生活的保障。在物质条件简陋的古代,精神力量赋予人类匮乏的物质生活以微妙而丰富的诗意。比起祖先,我们拥有更多的物质,却未必拥有比祖辈更多的快乐,这是因为,他们拥有一种赋予艰难的外在生活以诗意的能力,虽然物质条件简陋,甚至匮乏,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却可以丰茂而灵动。当我们的酒杯斟满了醇香的美酒,却写不出李白的《将进酒》,也挥毫泼墨不出张旭的狂草。现代人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了诗化生活的能力,只能忍受生活的无聊和精神的贫乏。
随着资本主义伦理的不断扩张,人类生存的维度越来越趋向单一。现代教育功利化的模式培养出更有“效率”“标准化”的人。大批单向度的“人”,就这样从现代教育的生产流水线上被批量制造出来。表面上看,放弃了对没有实际效用“精神生活”的追求,把力量集中在实际的目标上,使人们在占有物质资源的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。但一个放弃精神追求的“单向度”的人,往往更为脆弱,任何竞争的挫折或情感的溃败都会导致他们精神的焦虑甚至瓦解。人们的生命被偷偷地物化,残忍地榨干。这可能就是现代人心理疾病如此普遍的原因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,全球有超过3 亿多人正遭受抑郁之苦,抑郁症的现患率从2005 年到2018年的14 年间增长了18%。在我国,教师、医护人员、银行员工等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均呈增长趋势。2019 年第一部《国民心理健康报告》指出,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几十年来连续下滑。中国学龄儿童的心理异常总患病率为15.6%。中国17 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 万人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,如抑郁、焦虑、强迫、厌学、网络成瘾、自杀自伤等。如不及时发现并有效干预,许多问题会延续到成年。当下,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,人们试图通过对科学技术的更新和艺术形式的翻新,来填补心灵的空虚,显然,这是徒劳无益而又无望的工作。人们身后的缺口与漏洞将会越来越大,心灵的创伤就会越来越严重。
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非截然对立,富足的生活与诗意的栖居也不矛盾。概而言之,物质文明只是过程和手段,精神文明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。但不是说富足的生活一定会走向诗意的栖居,这中间需要我们更多的艺术培育与心灵呵护。诗歌是一种知识形式,是一种艺术创新,是一种审美教育,更是一种人生态度。“在心为志,发言为诗”,“诗言志”,“诗言情”,诗歌的特质适于提升我们“求真”“乐善”“爱美”的人生境界,关乎人的艺术、美学、思想、道德、伦理等全方位的精神气质养成并兼具难以替代的精神治疗功能。诗最重要的本质,也许就是带我们以更新鲜的视角重新观察、感受与思考世界,探索当下生活中的感觉和意识。无论何种诗歌形式,它们都关注人的存在,更关注人的精神存在。作为存在者的人,他的自由程度一定与他对自己灵魂的关注程度成正比例。关注灵魂,就是要清醒地认清自己的当下,特别是当下灵魂受困扰、羁绊的程度。诗歌可以加强人的语言能力、想象力、美学素养,还可以丰富人的心灵,完善人的品格,舒缓人的精神。
诗歌的治疗功能在于培植在者的灵魂之根。作为存在者的人,只有经过自己不断地思考,不停地反抗,不懈地努力,才能感知自己的存在,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,最终把灵魂之根留住。不论写诗,还是读诗,都可以帮助成长的生命明确自己的人生使命,认清自己的生存状态,关注新异的生命体验,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,发展独特的生命个性,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。此外,诗歌不仅度己,还能度人。在碎片化生存严重的今天,诗人或诗歌爱好者,都要自觉自度,更要觉他度他!让自己在人生风雨中活得坚忍、顽强,不断突破自我的束缚,用作品去点醒、牵引受伤的灵魂。概而言之,诗歌治疗不仅可以对个人心灵进行自我净化和疗养,还可以对群体心灵进行集体抚慰和疗伤。无数失意的人们,在伤心沮丧之余,靠创作诗歌自我安慰和治疗,唐代诗人张继科举落第后写下了《枫桥夜泊》;普希金人生失意后,写下了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》;戴望舒失恋后写下《烦忧》……许多灾情和劫难后,人群通过齐声诵读诗歌,如《人生礼赞》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《相信未来》来展开集体性的情感宣泄和心理抚慰,这些都是诗歌疗伤很好的证明。
文章来源:《幸福生活指南》 网址: http://www.xfshznzz.cn/qikandaodu/2021/0712/1410.html
上一篇:穷爸爸富爸爸
下一篇:苏格拉底节制思想探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