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幸福生活指南》栏目设[05/28]
- · 《幸福生活指南》收稿方[05/28]
- · 《幸福生活指南》投稿方[05/28]
- · 《幸福生活指南》征稿要[05/28]
- · 《幸福生活指南》刊物宗[05/28]
经济发展 生活幸福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 图①:伽师县江巴孜乡尤库日尕勒村村民阿布拉·沙吾提(左一)用清澈甘甜的自来水烧茶招待邻居。 谢 龙摄 图②:中欧班列进行换装作业。 秦 杰摄 图③:柯柯
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
图①:伽师县江巴孜乡尤库日尕勒村村民阿布拉·沙吾提(左一)用清澈甘甜的自来水烧茶招待邻居。
谢 龙摄
图②:中欧班列进行换装作业。
秦 杰摄
图③:柯柯牙绿化工程。
蔡增乐摄
阿勒泰地区塔拉特村——
红色旅游托起幸福生活
本报记者胡仁巴
“我们要让游客有舒适的入住体验,来了不想走,走了还想来。”初夏时节,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村民玛合巴丽·夏力哈尔与表弟在村里合伙开起民宿,引来慕名而来的游客。玛合巴丽·夏力哈尔对未来的旅游发展信心满满。
与玛合巴丽·夏力哈尔的民宿点仅隔5公里,在可可托海镇国家矿山公园景区,运营部经理谭胜利一有时间,就会为游客讲述父辈们在这里奋斗的故事。曾经的可可托海,因矿而生,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建设者,蕴藏了一个值得深入探寻的地方——“三号矿脉”,孕育出“吃苦耐劳、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、为国争光”的精神。
近年来,塔拉特村184户牧民依托当地地质矿产和自然景观以及红色旅游资源,经营餐饮、住宿,销售手工艺品、黑加仑、奶制品等特色旅游产品,过上了幸福生活。
“目前,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。”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党支部书记赫巴特·毛力汗介绍说,2016年8月,该村被确定为“一村一品示范村”。
2017年底,当地挂牌成立可可托海干部学院,紧紧抓住三号矿脉、地质陈列馆等丰富的红色历史遗迹,将老一辈留下的卓越历史功勋呈现在学员面前。
2019年,当地在可可托海镇新建集学、游于一体的研学实践营地,塔拉特村也成为当地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之一。
“开展研学游,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激发对党、对国家、对人民的热爱之情,不忘初心,继续前行。”谭胜利介绍。
阿克苏地区柯柯牙——
昔日荒漠变为绿色屏障
本报记者韩立群
走进阿克苏柯柯牙纪念馆,眼前5幅卫星遥感影像图让人震撼。老照片是茫茫戈壁,沟壑纵横,寸草不生;新照片绿色出现,面积不断扩大,最后是大片绿色。
阿克苏地区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,沙漠戈壁面积广大。柯柯牙,在维吾尔语中意为“青色的崖壁”。过去,每年受季风气候影响,风沙一夜之间便可侵袭万亩良田,人们待在家里不敢出门。上世纪80年代,阿克苏市、温宿县等被荒漠戈壁包围,沙漠离城区最近处只有6公里,且以每年5米的速度逼近。
根治风沙危害,出路在植树造林。1986年,阿克苏地区启动柯柯牙绿化工程,成千上万人前赴后继投身这项事业。
曾是柯柯牙绿化工程首批37名护林员之一的宋建江这样回忆当年情形,“那时真是蚂蚁啃骨头。铁锨、十字镐是主要工具,全凭一腔热血。”
数万名各族干部群众和学生冒着风沙,骑自行车十余公里来到柯柯牙挥锹抡镐。硬的地方,一镐下去就是一个白点。有一次,一处埂子跑水。情急之下,宋建江一边躺倒在水口子上,用身体挡住水流,一边喊人过来堵住水口。
目前,柯柯牙已完成人工造林100万亩,生态林、景观林、经济林,让昔日的风沙之源变成坚不可摧的绿色长城。同时,硕果累累的经济林又助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。
“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,我们要一代接着一代干,永无止境。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、阿克苏地委书记窦万贵说。
喀什地区伽师县——
告别涝坝水喝上放心水
本报记者李亚楠
“洗菜的水别倒掉,还能浇菜园子呢!”
“这还用你说!喝上了甜水,也不能忘了以前,要记得节约用水!”
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江巴孜乡依排克其村,80多岁的伊米提·艾山和老伴儿将洗菜、洗手的水都收集在水桶里,小院的洒扫、门前的菜园,都靠这些水。扫完院子,伊米提拧开院子里的水龙头,掬起一捧水到嘴边:“这里的水,真甜!”
从伊米提记事时起,就喝涝坝水,星罗棋布的蓄水坑,在汛期将河渠水、冰雪融水、雨水引入其中,便成了人和牲畜的水源。伊米提皱着眉头说:“那水苦啊!苦得就像嚼了青树叶子。”
1997年,来自疏勒县洋大曼乡7眼机井中的水通过自来水管流入了伊米提家。但来自地下的自来水喝了没两三年,水又变咸了,喝了嗓子发干——伽师县处在南天山柯坪地震断裂带上,发生一次地震,地下水位就变化一次,水质就恶化一次。
文章来源:《幸福生活指南》 网址: http://www.xfshzn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617/1326.html